土地復墾方案是指對已經被破壞、污染或荒廢的土地進行重新開發、治理和利用的計劃和方案。一般來說,土地復墾方案的目標是使土地恢復原有的生態功能和生產功能,達到可持續利用的目的。
土地復墾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內容:
1. 土地評估:對需要進行復墾的土地進行評估,包括土地質量、污染程度、生態環境和生產潛力等方面的評估,確定土地復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復墾目標:根據土地評估結果和當地的實際情況,確定土地復墾的目標和指標,包括復墾后的土地利用類型、土地利用結構、生態環境質量、社會經濟效益等方面的指標。
3. 復墾方案:制定土地復墾的具體方案,包括復墾的技術路線、工程設計、投資計劃、管理機制等方面的內容。
4. 環境保護:在土地復墾方案中,需要考慮環境保護的問題,包括減少對土地、水資源、空氣質量等環境的污染,促進生態恢復和保護。
5. 社會經濟效益:土地復墾方案也需要考慮社會經濟效益,包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等方面的效益。
土地復墾方案的實施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方共同參與,需要科學、合理、可行的規劃和方案,以實現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保護。
土地復墾方案編制內容
1 前言
1.1 編制背景及過程
說明方案的編制背景及過程。
1.2 復墾方案摘要
內容應包括:
——生產建設項目服務年限及土地復墾方案服務年限;
——方案涉及的各類土地面積,含項目區面積、復墾區面積、永久性建設用地面積、復墾責任范圍面積、征(租)地面積;
——土地損毀情況,含已損毀和擬損毀土地的面積、地類、損毀類型和程度;
——土地復墾目標,含擬復墾土地的地類、面積和復墾率;
——復墾的投資情況,含靜態總投資、動態總投資和單位面積投資。
2 編制總則
2.1 編制目的
從落實土地復墾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保證土地復墾義務落實、合理用地、保護耕地、防止水土流失、恢復生態環境及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說明土地復墾方案編制的目的。
2.2 編制原則
根據項目自身特點以及當地自然地理、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發展情況,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規定,按照經濟可行、技術科學合理、綜合效益最佳和便于操作的要求,說明土地復墾方案編制應體現的原則。
2.3 編制依據
應包括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文件、標準規范、技術文件、地方規劃及當地自然與社會經濟資料。
3 項目概況
3.1 項目簡介
生產項目說明項目名稱、地理位置、隸屬關系、企業性質、項目類型、生產開采方式、生產規模與能力、生產服務年限或剩余使用年限、項目范圍等。
建設項目應說明項目名稱、工程類型、項目位置、項目組成、投資規模、建設期限、用地規模及用地性質等。
應提供有關部門批復的項目范圍拐點坐標及相應的投影參數。列表說明項目用地構成及規模,提供項目總平面布置圖。
3.2 項目區自然概況
3.2.1地理位置
項目區的地理坐標、所在?。ㄗ灾螀^、直轄市)、市、縣的位置及交通狀況。附項目區地理位置圖。
3.2.2地貌
說明項目區的地貌類型和海拔高度。附項目區典型地形地貌圖片。
3.2.3氣候
說明項目所在地的降水、蒸發、日照、溫度、積溫、最大凍土深度、無霜期、風向與風速等氣象特征。
3.2.4土壤
說明項目區的主要土壤類型及其分布特征。
3.2.5生物
說明項目區所在地的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附不同植被類型圖片。
天然植被包括地帶性植物群落類型、組成、結構、分布、覆蓋度(郁閉度)和高度。
人工植被包括當地栽植的喬木林、灌木林、人工草地及農作物類型。
3.2.6水文
說明項目所在區域地表水系及地下水賦存情況。地表水系包括徑流量和水質特征;地下水賦存情況包括主要含水層(淺部)、隔水層、賦存條件、潛水埋深。附地表水系圖。
3.2.7地質
說明項目區的地層、巖性、地質構造等。附地層綜合柱狀圖。
3.3 項目區社會經濟概況
說明項目區近3年的鄉(鎮)人口、農業人口、人均耕地、農業總產值、財政收入、人均純收入、農業生產狀況,并注明資料來源。
3.4 項目區土地利用狀況
說明項目區土地利用類型、數量和質量。結合典型土壤剖面圖說明耕地、林地、草地等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的表土層厚度、土壤質地、有機質含量以及pH值等主要理化性質。
4 土地復墾方向可行性分析
4.1 土地損毀分析與預測
4.1.1土地損毀環節與時序
說明生產建設過程中可能導致土地損毀的生產建設工藝及流程。附項目生產工藝流程圖或施工工藝流程圖。
結合生產建設工藝及流程,列表或圖示說明生產建設過程中對土地損毀的形式、環節及時序。
4.1.2已損毀土地現狀
明確項目區已損毀土地的損毀類型、范圍、面積及損毀程度。
分析已損毀土地被重復損毀的可能性。說明已損毀土地已復墾情況,包括復墾面積、范圍、復墾方向及復墾效果。附損毀土地及復墾情況圖片。
4.1.3擬損毀土地預測
依據項目或工程類型、生產建設方式、地形地貌特征等,確定擬損毀土地的預測方法,預測擬損毀土地的方式、類型、面積、程度。
生產服務年限較長的生產項目需分時段和區段預測土地損毀的方式、類型、面積、程度,并結合對土地利用的影響進行土地損毀程度分級。分級應參考國家和地方相關部門規定的劃分標準,也可結合類比確定。
4.1.4復墾區與復墾責任范圍確定
依據土地損毀分析與預測結果,合理確定復墾區與復墾責任范圍,應提供西安80系拐點坐標。
4.2 復墾區土地利用狀況
4.2.1土地利用類型
列表說明復墾區及復墾責任范圍內土地利用類型、數量、質量、損毀類型與程度,應說明基本農田所占比例、農田水利和田間道路等配套設施情況、主要農作物生產水平。
土地利用現狀分類體系應采用GB/T 21010-2007,明確至二級地類。土地利用現狀的統計數據應與所附的土地利用現狀圖上的信息一致。
4.2.2土地權屬狀況
說明復墾區土地所有權、使用權和承包經營權狀況。集體所有土地權屬應具體到行政村或村民小組。需要征(租)收土地的項目應說明征(租)收前權屬狀況。
4.3 生態環境影響分析
預測分析土地損毀對復墾區及周圍環境土壤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可能產生的影響。
4.4 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
根據對損毀土地的分析和預測結果,劃分評價單元、選擇評價方法。
明確評價依據及過程,列表說明各評價單元復墾后的利用方向、面積、限制性因素。
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及相關規劃,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在充分尊重土地權益人意愿的前提下,根據原土地利用類型、土地損毀情況、公眾參與意見等,在經濟可行、技術合理的條件下,確定擬復墾土地的最佳利用方向(應明確至二級地類),劃分土地復墾單元。
4.5 水土資源平衡分析
應結合復墾區表土情況、復墾方向、標準和措施,進行表土量供求平衡分析。
需外購土源的,應說明外購土源的數量、來源、土源位置、可采量,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無土源情況下,可綜合采取物理、化學與生物改良措施。
復墾工程中涉及灌溉工程的,應進行用水資源分析,明確用水水源地和水量供需及水質情況。
4.6 復墾的目標任務
依據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結果,確定土地復墾的目標任務,包括擬復墾土地的地類、面積和復墾率,編制復墾前后土地利用結構調整表。
5 土地復墾質量要求與復墾措施
5.1 土地復墾質量要求
依據土地復墾相關技術標準,結合復墾區實際情況,針對不同復墾方向提出不同土地復墾單元的土地復墾質量要求。
土地復墾質量制定不宜低于原(或周邊)土地利用類型的土壤質量與生產力水平。復墾為耕地的應符合當地省級土地開發整理工程建設標準的要求;復墾為其他方向的建設標準應符合相關行業的執行標準。
5.2 預防控制措施
根據項目開采(建設)工藝,說明生產建設過程中為減少土地損毀擬采取的預防與控制措施。
5.3 復墾措施
5.3.1工程技術措施
按照項目所在地區自然環境條件和復墾方向要求,說明不同土地復墾單元擬采用的工程技術措施,包括充填工程、土壤剝覆工程、平整工程、坡面工程、清理工程、灌排工程、疏排水工程、集雨工程、道路工程等。
5.3.2生物和化學措施
說明不同土地復墾單元擬采用的恢復植被、改良土壤等生物或化學措施。
生物措施中應明確植物種植的立地條件,以及所選取植物的生態學特性。
5.4 監測措施
針對不同復墾單元制定合理的土地損毀和復墾效果的監測措施。
5.5 管護措施
根據項目特點以及所在區域的自然特征,提出復墾土地以及主要復墾工程的針對性管護措施。
6 土地復墾工程設計及工程量測算
6.1 工程設計
根據確定的土地復墾方向和質量要求,針對不同土地復墾單元不同措施進行復墾工程設計。
——工程措施的設計內容包括確定各種措施的主要工程形式及其主要技術參數。工程措施的設計可根據項目類型、生產建設方式、地形地貌、區域特點等有所側重,主要工程設計應附平面布置圖、剖面圖、典型工程設計圖。
——生物措施的設計內容包括植物種類篩選、苗木(種籽)規格、配置模式、密度(播種量)、土壤生物與土壤種子庫的利用、整地規格等。
——化學措施的設計內容包括復墾土地改良以及污染土地修復等。
——監測措施的設計內容包括監測點的數量、位置及監測內容(土地損毀情況與土地復墾效果)。
——管護措施的設計內容包括管護對象、管護年限、管護次數及管護方法。
6.2 工程量測算
根據不同土地復墾單元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化學措施、監測和管護措施的設計內容,分別測算復墾工程量并列表匯總。
7 土地復墾投資估算
土地復墾費用估算應綜合考慮損毀前的土地類型、實際損毀面積、損毀程度、復墾標準、復墾用途和完成復墾任務所需的工程量等因素。
7.1 估算說明
說明投資估算編制原則、依據和方法。主要包括采用的定額標準、價格水平、人工預算單價、基礎單價計算依據和費用計算標準。
說明土地復墾費用構成。包括工程施工費、設備費、其他費用(前期工作費、工程監理費、竣工驗收費、業主管理費)、監測與管護費以及預備費(基本預備費、價差預備費和風險金)。
說明土地復墾總投資、單位面積投資等技術經濟指標。
7.2 估算成果
根據土地復墾工程量,測算土地復墾靜、動態投資總額和單位面積投資額。附測算總表、各分項單表和工程單價表。
8 土地復墾服務年限與復墾工作計劃安排
8.1 土地復墾服務年限
應說明土地復墾方案服務年限及確定依據。
8.2 土地復墾工作計劃安排
土地復墾工作計劃安排中,應根據土地損毀預測情況,結合土地復墾方案服務年限,合理劃分復墾工作的階段,原則上以5年為一階段進行土地復墾工作安排。應明確每一階段的復墾目標、任務、位置、單項工程量和費用安排。
生產建設服務年限超過5年的,除按照上述要求編制復墾方案服務年限內的復墾工作計劃安排外,還應分年度詳細編制第一個5年內的階段土地復墾計劃;階段土地復墾計劃應明確階段土地復墾目標、任務、位置、主要措施和分部工程量、投資概算及組成。生產建設服務年限不超過5年的,應分年度細化土地復墾任務及費用安排,并制定第1個年度土地復墾實施計劃;年度土地復墾實施計劃應明確年度土地復墾目標、任務、位置、各種措施的主要結構形式、技術參數和分項工程量、投資預算及組成。
8.3 土地復墾費用安排
土地復墾費用安排應明確土地復墾費用來源。土地復墾費用來源指生產成本與建設項目總投資。
應根據土地復墾工作計劃安排,明確土地復墾任務所需費用安排的具體方案。費用安排應遵循提前預存、分階段足額預存原則,在項目生產建設服務年限結束前1年預存完畢所有費用,并根據土地復墾工作計劃安排提供土地復墾動態費用階段安排表。
對于土地復墾義務人已繳納的礦山環境治理等費用中涉及土地復墾工程內容的,在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后,可在土地復墾費用安排方案中做相應說明。
9 土地復墾效益分析
根據土地復墾利用方向和標準,綜合分析復墾土地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不同地域、不同生產建設項目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選取指標可有所側重。
10 保障措施
10.1 組織保障措施
明確土地復墾方案實施的組織機構及其職責。
明確土地復墾實施方式,包括復墾義務人自行復墾、委托中介機構復墾、繳納復墾費由國土資源主管部門代復墾等方式。
10.2 費用保障措施
明確建立土地復墾費用專用賬戶存儲、土地復墾費用專項使用的具體財務管理制度。明確接受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對費用使用、管理進行監督的方式方法等措施,包括分階段簽訂“土地復墾費用監管協議”等。明確不得截留、擠占、挪用土地復墾費用的保障措施。
明確對土地復墾費用使用情況開展內部審計及接受有關部門對土地復墾費用使用情況審計的措施。
10.3 監管保障措施
明確土地復墾義務人編制并實施土地復墾方案、階段土地復墾計劃和年度土地復墾實施計劃,定期向項目所在地縣級以上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報告當年復墾情況,接受縣級以上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對復墾實施情況監督檢查,接受社會對土地復墾實施情況監督等的保障措施。
明確土地復墾義務人不履行復墾義務,按照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的規定,自覺接受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及有關部門處罰的保障措施。
10.4 技術保障措施
說明土地復墾實施的技術保障措施,包括定期培訓技術人員、咨詢相關專家、開展科學試驗、引進先進技術,以及對土地損毀情況進行動態監測和評價等。
明確土地復墾義務人實施表土剝離及保護、不將有毒有害物用作回填或者充填材料、不將重金屬及其它有毒有害物污染的土地用作種植食用農作物等的保障措施。
10.5 公眾參與
制定全面、全程的公眾參與方案,公眾參與形式及內容應公開、科學、合理。
——公眾參與人員應包括復墾區土地使用者、集體所有者、土地復墾義務人、周邊地區受影響社會
公眾以及土地管理及相關職能部門等的代表人。
——公眾參與環節應包括方案編制前期、方案編制過程中以及方案實施期間。
——公眾參與內容主要包括土地復墾利用方向、復墾標準、復墾措施和權屬調整。
——公眾參與形式可選擇座談、問卷調查、走訪、網絡、電視、廣播、報紙、公告、公示等形式。
——提供公眾參與反饋意見處理結果,對公眾意見的采納與不采納情況及其理由應做出說明。
——附公眾參與相關影像、圖片資料。
10.6 土地權屬調整方案
明確權屬調整的程序、范圍、原則和措施。